- 關注:70
- 林信南 教授
研究方向:1. 用于EDA的新型仿真方法、工具及器件SPICE模型 a) 納米集成電路前沿器件結構與模型:FinFET、TFET(隧穿場效應管)、無結器件; b) 新型存儲器件結構與模型:PCRAM(相變存儲器)、RRAM(阻變存儲); c) 新型可靠性與存儲特性仿真方法、工具及模型方法。 2. 電力電子器件 a) 寬禁帶材料GaN(氮化鎵)、SiC(碳化硅)器件物理、結構與工藝; b) 硅基IGBT器件結構與工藝。
關注:121 - 姚詩余 副教授
研究方向:[1]全固態(tài)鋰/鈉電池關鍵電極與電解質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 [2]全固態(tài)電池動力學、化學力學效應等基本物理機制的研究 [3]高功率密度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與開發(fā)
關注:67 - 蔣克健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在化學所工作以來,主要研究圍繞光電材料方面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研究工作。 1、 圍繞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開展了有機和釕染料的分子設計和合成以及器件制備等方面的研究。這部分工作先后發(fā)表在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10351.)、Adv. Funct. Mater.(2009, 19, 2481)和Chem. Commun.(2011,6461;2011,740;2006,2460)等SCI收錄期刊上。系列醌式噻吩給受體有機染料研究。(J. Mater.Chem. A,2015,3, 7695;RSC Adv. 2015,5, 76667)。 2、 鈣鈦礦電池研究。(Chem.Commun., 2015, 51,1457;Sci.Rep.2015,5,15889;Synth. Met. 2015,209,247;J. Mater. Chem. A, 2015, 3, 9092)。 3、 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科技部“863”’項目“柔性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項目。
關注:120 - 關注:169
- 關注:145
- 關注:90
- 關注:158
- 肖志瑜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粉末冶金和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20余項。尤其在粉末制備、高致密成形、致密化機理、數(shù)值模擬、成形裝備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研制出多種先進的短流程低成本的金屬粉體近凈成形技術,并在實際零件的應用中取得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系統(tǒng)研究了國產溫壓粉末材料的制備技術,探討了材料的溫壓和燒結行為、物理力學性能、疲勞性能和摩擦磨損性能,揭示了溫壓的致密化機理;(3)研究了高性能低成本的硬質陶瓷顆粒增強的鋼鐵基粉末冶金復合材料的設計和制備新技術,揭示了復合材料的組織、性能和強韌化機理;(4)提出了獲得高致密粉末冶金零件的溫粉高速壓制技術新思路,研制出了關鍵技術裝備,解決了粉末冶金材料的高致密化、高性能化、高精密化和低成本化的問題;(5)研發(fā)了多種高性能的粉末冶金特種合金材料和零件,并獲得了良好的應用。 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fā)表論文8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錄的論文45篇,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專利5件。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4年),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02年、2009年),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曾參與編寫《中國材料工程大典》第14卷《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材料先進制備與成形加工技術》、《新型材料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卷》、《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粉末冶金齒輪-2010中國齒輪工業(yè)年鑒》等專著6本。
關注:213 - 關注: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