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多相金屬催化劑在化學工業(yè)領域應用極其廣泛。其中不飽和配位金屬Fe(II)、Co(I)/Co(III)、Ni、Rh等因其暴露豐富的電子軌道,有利于提高電子與反應分子傳遞的效率,顯示了卓越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其中不飽和配位Znd+(d<2)在光催化甲烷脫氫制備乙烷等催化方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含不飽和Zn的催化材料一般僅局限于ZnO材料和通過高溫蒸鍍Zn金屬與分子篩所得的催化劑。上述有限的材料以及合成方法繁瑣、易于在空氣中中毒以及不能規(guī);a(chǎn)等問題,進一步限制了該催化體系的研究和應用。近些年,隨著石墨烯等超薄二維納米片的發(fā)展,其表面富含豐富的氧缺陷(Vo)有望為制備不飽和配位金屬提供思路。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shù)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團隊研究員張鐵銳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Dermot O’Hare合作制備了一種富含缺陷的超薄水滑石(LDHs)納米材料,通過精準調(diào)控層板厚度,成功引入了氧缺陷,進而實現(xiàn)了與氧原子鍵合的不飽和配位Zn的合成。在題為Defect-rich Ultrathin Zn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reduction of CO2 to CO with Water 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簡單的水熱合成方法,可控水滑石納米晶的生長微環(huán)境,成功實現(xiàn)了水滑石厚度從280層到2層的調(diào)控,粒徑進一步控制在30 nm。X射線精細結(jié)構(gòu)衍射等手段表明,該超薄納米片表面富含大量的氧缺陷,影響了Zn金屬周圍的配位環(huán)境,進而形成了Zn+-Vo復合體。該缺陷位可以有效作為電子受限位,有利于光生電子傳導到反應分子,在光催化還原溫室氣體CO2方面展現(xiàn)了非常好的催化效率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采用傳統(tǒng)方法合成的大粒徑LDH因為沒有該催化活性位,沒有明顯的光催化活性。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結(jié)合的手段,進一步證實了表面摻雜的氧缺陷作為雜質(zhì)能級,影響了Zn原子周圍電子軌道密度,提高了對CO2吸附能力,促進了光催化還原反應。該合成方法簡單,催化劑對空氣等不敏感,易于保存,并且可以規(guī)模化制備;該思路同樣適用于制備其他不飽和金屬(Fe、Co、Ni、Ti等)摻雜的水滑石材料,為制備高效多相金屬催化劑搭建了一個材料平臺。
相關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國際材料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并被選為當期“首插圖(frontispiece)”向讀者重點推薦。隨后國際著名科學媒體ChemistryViews 以Desirable Defects in Photocatalytic Nanoslices 為題對該研究進行了亮點點評(highlight)。報道認為,通過引入缺陷位,實現(xiàn)了不飽和配位Zn的調(diào)控,提供了一種非貴金屬光催化還原CO2的路徑;更重要的是,該方法不僅局限于Zn,還適用于制備其他不飽和配位金屬。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青年基金、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大突破項目的大力支持。
《先進材料》首插圖及超薄ZnAl水滑石納米片光催化還原CO2性能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shù)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團隊研究員張鐵銳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Dermot O’Hare合作制備了一種富含缺陷的超薄水滑石(LDHs)納米材料,通過精準調(diào)控層板厚度,成功引入了氧缺陷,進而實現(xiàn)了與氧原子鍵合的不飽和配位Zn的合成。在題為Defect-rich Ultrathin Zn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reduction of CO2 to CO with Water 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簡單的水熱合成方法,可控水滑石納米晶的生長微環(huán)境,成功實現(xiàn)了水滑石厚度從280層到2層的調(diào)控,粒徑進一步控制在30 nm。X射線精細結(jié)構(gòu)衍射等手段表明,該超薄納米片表面富含大量的氧缺陷,影響了Zn金屬周圍的配位環(huán)境,進而形成了Zn+-Vo復合體。該缺陷位可以有效作為電子受限位,有利于光生電子傳導到反應分子,在光催化還原溫室氣體CO2方面展現(xiàn)了非常好的催化效率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采用傳統(tǒng)方法合成的大粒徑LDH因為沒有該催化活性位,沒有明顯的光催化活性。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結(jié)合的手段,進一步證實了表面摻雜的氧缺陷作為雜質(zhì)能級,影響了Zn原子周圍電子軌道密度,提高了對CO2吸附能力,促進了光催化還原反應。該合成方法簡單,催化劑對空氣等不敏感,易于保存,并且可以規(guī)模化制備;該思路同樣適用于制備其他不飽和金屬(Fe、Co、Ni、Ti等)摻雜的水滑石材料,為制備高效多相金屬催化劑搭建了一個材料平臺。
相關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國際材料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并被選為當期“首插圖(frontispiece)”向讀者重點推薦。隨后國際著名科學媒體ChemistryViews 以Desirable Defects in Photocatalytic Nanoslices 為題對該研究進行了亮點點評(highlight)。報道認為,通過引入缺陷位,實現(xiàn)了不飽和配位Zn的調(diào)控,提供了一種非貴金屬光催化還原CO2的路徑;更重要的是,該方法不僅局限于Zn,還適用于制備其他不飽和配位金屬。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青年基金、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大突破項目的大力支持。
![](/img/newsimg/2015/11/news_1446689310_7447.jpg)
《先進材料》首插圖及超薄ZnAl水滑石納米片光催化還原CO2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