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上世紀30年代,高分子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具有官能團的小分子可發(fā)生縮聚反應形成聚合物,人們利用這一反應獲得了一系列產品,如尼龍、聚酯等,這些高分子材料逐漸成為人類生活和工業(yè)發(fā)展的必需品。近期,材料學院林嘉平課題組發(fā)現(xiàn)“縮聚”反應可以發(fā)生在超分子尺度,其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Nanowires Synthesized by Supramolecular StepwisePolymerization”為題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納米級的聚集體,如膠束等,通過特定的方法產生反應活性點后,可發(fā)生“縮聚”反應,形成納米線狀的鏈式超分子“聚合物”。這一發(fā)現(xiàn)提供了一種制備多級結構納米材料的新方法。該方法具有普適性和可控性,其意義在于將高分子縮聚反應的范疇擴展至納米尺度。研究表明,超分子“縮聚”反應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聚合物,而是普適于多數(shù)含有剛性鏈段的共聚物系,“縮聚”得到的多級組裝體,其結構和尺寸具有可控性。因此,超分子“縮聚”反應展現(xiàn)出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可用于精確制備具有多級結構的納米器件,提升功能性納米材料的尺度,如光電納米線、納米電纜和智能響應型載藥體等。通過該超分子“縮聚”反應,還有望制備各類超材料,如超強度液晶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
本工作由莊澤亮博士和蔣濤博士等人在林嘉平教授的指導下完成。近期,該課題組在科學研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年初,林嘉平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林紹梁教授獲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蔡春華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fā)表綜述文章介紹他近期的研究工作;創(chuàng)新團隊相關研究成果榮獲2015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