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氮化硅(Si3N4)陶瓷作為一種重要的結構陶瓷材料,其低韌性一直讓人詬病,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極大限制了其應用范圍。近年來,對于氮化硅增韌的研究不計其數(shù),其中引入金屬顆粒也被認為改善陶瓷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金屬第二相增韌氮化硅陶瓷難點在哪?
為了提高氮化硅陶瓷斷裂韌性、增加其在應用中的穩(wěn)定性,除了添加必備的燒結助劑來使氮化硅陶瓷致密性增加外,引入適合的添加相也是提高氮化硅陶瓷力學性能的重要方法。一般根據(jù)成分的不同,可將添加相分為:陶瓷材料添加相、碳材料添加相、金屬添加相。
兩個添加相的優(yōu)勢
相比于以上兩者,金屬材料普遍具有優(yōu)異的延展性、良好的導電性等特點,然而,金屬顆粒引入到氮化硅陶瓷基體相關的報道卻很少,其主要影響因素及難點在于:
1)Si3N4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容易與一些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
2)Si3N4陶瓷具有很低的熱膨脹系數(shù),與多數(shù)金屬差異較大,引入這些金屬容易產生過大的熱應力,導致物料產生缺陷。
3)引入低熔點的金屬,也會限制Si3N4陶瓷的高溫應用。
總結起來就是,金屬與Si3N4陶瓷之前潛在的化學反應、熱膨脹系數(shù)、化學相容性、高溫下實際應用環(huán)境等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是影響金屬類添加相在Si3N4陶瓷中應用潛力的核心。那么如何解決或避免這些問題是制備高性能金屬增韌Si3N4陶瓷的關鍵。
引入氮化硅陶瓷中的那些金屬
金屬Ag
銀(Ag)的延展性很優(yōu)異,作為第二相引入到Si3N4陶瓷中,不僅可以提高陶瓷材料的斷裂韌性,還能提高陶瓷材料的耐磨性能。除此之外,Ag化學性能十分穩(wěn)定,在常溫或及高溫環(huán)境下都可以與Si3N4共存,引入后具有很好的化學相容性。
另外Ag顆粒作為一種潤滑相,可有效降低氮化硅陶瓷的摩擦系數(shù),如圖。其在材料硬度降低的前提下,仍然提高了其耐磨損性能。
引入Ag對氮化硅陶瓷室溫(a)和高溫(b)磨損率的影響,SN0-SN3分別是代表Ag的引入量
然而,Ag的熔點明顯低于Si3N4陶瓷的燒結溫度,在燒結過程很容易發(fā)生熔融團聚的現(xiàn)象,因此,制備方法一般選用在時間較短的SPS工藝下完成。
金屬Cu
金屬Cu具有優(yōu)異的延展性與導電性,已被用作陶瓷增韌相,且其價格遠低于Ag,更具經(jīng)濟優(yōu)勢。
孫奇春等研究了在不同溫度下,Cu顆粒引入賽隆陶瓷的力學性能及耐摩擦磨損性能。結果顯示,Cu顆粒的引入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賽隆陶瓷在常溫和高溫(900℃)下的斷裂韌性,而且在高溫磨損過程中Cu氧化產生CuO膜層,可以有效降低賽隆陶瓷的摩擦系數(shù)和磨損率。
銅對賽隆陶瓷斷裂過程的影響
但是,Cu具有比Ag更高的活性,容易與Si3N4發(fā)生反應,化學相容性極差,當調控到兩者不再發(fā)生反應時,卻難以實現(xiàn)Si3N4陶瓷的致密化,這是一種不能兩全其美的金屬添加相。與此同時Si3N4陶瓷與Cu之間潤濕性較差,這會使氮化硅陶瓷的致密化程度、導熱性能下降。
金屬Sn、Al
Sn和Al的熔點遠低于Si3N4陶瓷的燒結溫度,在陶瓷燒結過程中更容易出現(xiàn)團聚、揮發(fā)等現(xiàn)象。
為減少團聚,采用引入前驅體的方式解決,Sun等人采用SnO2與AlN反應的方式在賽隆陶瓷中形成Sn顆粒,單質Sn與Si3N4和賽隆陶瓷均能穩(wěn)定共存。在高溫下,Sn可以通過自身形成金屬液相及氧化形成SnO2保護層兩種方式起到潤滑作用,提高Si3N4陶瓷的耐磨損性能。
Al因其低熔點的原因,作為第二相引入Si3N4陶瓷中研究很少,但是將Al作為基體、氮化硅作為第二相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多。該材料制備溫度在530℃~570℃內進行,未發(fā)現(xiàn)二者化學不相容的問題。
金屬Fe
Fe單質與Si3N4陶瓷在高溫下不能夠共存,一般以硅化鐵的形式存在,其對氮化硅陶瓷燒結過程及燒結體性能均有較大影響。
在反應燒結Si3N4中,F(xiàn)e可以加速氮化反應,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氮化硅粉體直接燒結過程中,硅化鐵可以通過自身氮化、低溫液相及提供成核點等多種機制促進氮化硅α/β相轉變的進行以及β-Si3N4晶粒的生長,有效調控Si3N4陶瓷的形貌。
金屬Mo、W
與上述金屬相比,金屬Mo、W不僅具有非常高的熔點,而且熱膨脹系數(shù)較低,與氮化硅陶瓷更加匹配。
不同金屬與氮化硅陶瓷的熔點和熱膨脹系數(shù)對比
金屬Mo用于提高AlN、Al2O3、莫來石等陶瓷的斷裂韌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金屬W也已被用于調節(jié)陶瓷材料的力學性能,由于W具有良好導電性等特點,也適合用于改善Si3N4陶瓷電學性能。另外還發(fā)現(xiàn),W對氮化硅陶瓷耐磨損性能的提升主要歸功于W元素促進磨料黏結形成氧化保護層。
金屬引入方法及解決辦法
大多數(shù)方法是以SPS燒結工藝為主,結合金屬前驅體引入Si3N4陶瓷。優(yōu)點在于避免低熔點金屬團聚,有效實現(xiàn)致密化;缺點在于不能解決熱膨脹不匹配以及界面反應問題,材料產業(yè)化受到限制。
不同金屬引入方法對比
針對金屬對Si3N4陶瓷熱膨脹系數(shù)不匹配帶來的應力或界面缺陷問題,主要解決辦法有:
1)通過降低金屬顆粒尺寸實現(xiàn)界面應變能的降低,進而避免界面缺陷的產生。
2)設計合理的結構改變熱不匹配應力的大小和分布,特別是緩解高熱膨脹系數(shù)顆粒的徑向收縮。
針對金屬與Si3N4陶瓷界面潤濕性差的問題,主要方法引入中間層但效果不理想,仍需科研工作者做進一步努力。
小結
近年來,將不同的金屬第二相引入到氮化硅陶瓷中制備復合材料已經(jīng)取得很大進步,金屬的熔點、膨脹系數(shù)、二者間化學相容性、界面潤濕性等問題,都使得金屬/氮化硅復合陶瓷制備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該材料取得成功的機遇。
參考來源:
王魯杰等:金屬第二相調控氮化硅陶瓷性能的研究進展2023
王魯杰: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微觀結構調控與第二相增韌研究
葛偉萍:合金元素對氮化硅制備的影響與研究
(中國粉體網(wǎng)編輯整理/空青)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