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兆冠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山東兆冠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國內首個他達拉非新劑型獲批
——原料藥粒度成決定因素
一直以來,他達拉非的藥物劑型只有口服片劑,由于他達拉非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為了達到同等效果,所需的原料藥量較多,增加了成本。因此開發(fā)新型制劑也成為了國內藥品企業(yè)追逐的熱點。今年,國內首個他達拉非口溶膜新劑型獲批,為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片劑藥物需要到達胃部崩解后,經過胃腸粘膜吸收,而口溶膜則可以在口腔中迅速溶解分散,有效成分經口腔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有效避免服用片劑對內臟器官造成的損害,達到起效速度更快的效果。
據國家藥監(jiān)局網站信息,獲批的他達拉非口溶膜劑量分別為2.5mg/5mg/10mg,相對于片劑規(guī)格劑量5mg/10mg/20mg,劑量減半,說明口溶膜劑型的生物利用度更高。不僅如此,低劑量用藥還能降低鼻塞、頭暈頭痛、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
此藥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使用更小粒度的原料藥,增加原料藥的比表面積從而增加生物利用度是關鍵。通常來說,難溶性原料藥顆粒越小,越能改善藥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 用度。但與此同時,顆粒越小,比表面積增加,顆粒的流動性也越差,對于片劑的生產難度加越大,難以保證每個藥片中載藥量的一致性。而口溶膜是將原料藥加入到介質中制成的,這樣有利于藥物的混合,有利于保證載藥量的一致性。
在原料藥微粉化過程中,需要對原料藥的粒徑進行準確檢測。本文采用Bettersize2600激光粒度分析儀檢測三種不同微粉化的他達拉非原料藥,其粒度分布形態(tài)和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三種不同微粉化他達拉非原料藥的粒度分布形態(tài)及數據
從圖1看到,三種原料藥的粒度分布形態(tài)和數據有明顯的差異,A、B和C樣品的D97分別為11.45μm、14.32μm和35.34μm從粒度分布看,A樣品小于1μm的細顆粒含量最多,B樣品次之,C樣品最少,說明A樣品的微粉化效果最好,B和C樣品微粉化效果逐漸變差。
據研究,原料藥在最大粒徑(D97)小于15μm、中位粒徑(D50)小于2.5μm時,效果較好。由于采用更細的原料藥,他達拉非口溶膜劑型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服用簡便等特點,成為一種獲得藥監(jiān)局批準上市的新劑型
相關產品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技術文章
2024-03-04技術文章
2023-11-17技術文章
2023-10-26技術文章
2023-10-09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