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在容百科技(688005)順利完成科創(chuàng)板上市后,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隆新能”) 科創(chuàng)板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
近日,上交所官網(wǎng)顯示,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隆新能源)科創(chuàng)板IPO申請獲受理,正提交注冊。招股書顯示,科隆新能擬發(fā)行不超過1.06億股,募集6.13億元,所募集資金將用于高性能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擴產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科隆新能產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以及鋅銀電池、鋰電池等二次電池和電池系統(tǒng),終端應用于新能源汽車、3C電子產品、儲能設備、軌道交通和軍事裝備等領域。
科創(chuàng)板已上市企業(yè)中,容百科技的主營業(yè)務同樣為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其主要產品也為三元正極材料及三元前驅體。
三元前驅體為鎳鈷錳(鋁)氫氧化物,是生產三元正極材料的上游產品,通過與鋰鹽混合燒結制成三元正極材料,三元前驅體在科隆新能總收入中占比較大。
科隆新能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科隆新能三元前驅體銷量(含受托加工)分別為4397.87噸、5011.16噸和7638.05噸。
而容百科技以毛利率較高的正極材料產銷業(yè)務為主,前驅體規(guī)模較小。容百科技2016年至2018年前驅體銷量分別為3023.54噸、2567.69噸、2566.46噸,同期三元正極材料銷量為5447.50噸、9828.49噸、1.36萬噸。
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公司2016年--2019年3月末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1.51億元、16.77億元、15.59億元以及3.0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046.99萬元、3721.12萬元、4423.77萬元以及1324.36萬元。而同期容百科技凈利潤為687.70萬元、3112.78萬元、2.13億元與1.15億元。
從營收結構看,科隆新能源營業(yè)收入主要來自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產品,合計銷售收入比重均在90%以上,其中三元前軀體占比逐年提升。
在申報科創(chuàng)板IPO時,科隆新能與容百科技同為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商,但是科隆新能的利潤受到了壞賬的壓制。不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8年與2019年一季度,科隆新能分別計提壞賬準備5571.25萬元、6673.06萬元與6593.40萬元,共計提壞賬1.88億元,而同期凈利潤共計9469.25萬元,計提壞賬準備金總額為同期凈利潤的兩倍。之所以產生大額壞賬,與科隆股份大量采用賒銷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科隆股份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jù)總額分別為5.78億元、9.74億元、7.95億元與9.04億元,同期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1.51億元、16.77億元、15.59億元與3.07億元。
大額賒銷除產生大額壞賬,影響利潤外,還導致科隆新能出現(xiàn)現(xiàn)金流出。值得注意的是,科隆新能詳細解釋了經營現(xiàn)金流量表中的科目,對于投資現(xiàn)金流出,只簡單解釋為,投資活動流量表為持續(xù)出主要原因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擴張,為擴大產能公司購買機器設備和建廠房的資本性支出逐年增加。
科隆新能源此次科創(chuàng)板募資6.13億元,就是用于年產1.2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建設項目、年產4000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和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fā)中心項目。
科隆新能源專注于生產三元前軀體和三元正極材料。通過多年生產經驗積累,科隆新能源擁有一套完善、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能控制好影響因素如an水濃度、PH值、溫度、雜質含量等,保證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具備服務國外大型電池廠商的能力。
(中國粉體網(wǎng)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